用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创新
  发布时间:2022-11-28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复制网址 打印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那么,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如何作为?

  金融要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可做的工作很多,尤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金融应该努力推动国内大循环,在做法上可以从“供”与“求”两方面联动。

  从供给侧来看,金融要有力支持经济创新,核心问题在于转变增长模式,让创新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模式要转变,金融发展模式也必然要跟着转变。金融要支持经济创新,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金融创新,二是市场化改革。金融创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金融体系的显著特征是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中最大的市场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前为大规模的制造业扩张提供资金,有效地支持了经济快速增长。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在支持创新时具有先天优势,在识别风险、耐心陪伴创业者成长等方面更擅长。因此,金融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英国等国领先的金融体系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我们目前也已经在做此类工作,将来还需要持续且加大力度。

  第二,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商业银行仍是我们最主要的金融渠道,因此需要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以便承担支持经济创新的任务。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创新在国际上也不乏成功先例,德国、日本都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有效地帮助企业掌握了国际前沿的经济技术。当前,中国的银行业务模式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第三,发展数字金融。借力数字技术,金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这些企业,传统金融机构通常缺乏有效的风控手段,但现在大数据可以帮助解决部分问题。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是一些新型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等,这些机构做风控主要看数据,而非抵押品,能成功地把平均不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果把这套方法普及到传统银行,帮助他们对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做风险分析,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实际上,我国利用大数据做信用风险管理已经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除了金融创新,金融支持经济创新还离不开市场化改革,其中之一就是要市场化风险定价。我国政府已经花很大力气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风险和成本终究要匹配方可持续。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帮助他们获得贷款很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基于市场化的风险定价。唯有如此,商业银行才能持续开展业务。

  从需求侧来看,金融要有力支持消费。所谓“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投资和出口一直很强劲,消费相对较疲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消费有所回升,但目前仍在拖后腿,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经济复苏不力,关键消费起不来,对于国内大循环构成严重制约。

  当前,消费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仅需要政府改善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保体系等必要的改革,金融同样也有巨大的空间可为。金融体系可以提高效率,进而提高社会总收入,让老百姓获得除劳动工资以外的资产性收入,从而有更多钱可用于消费;我们可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业、低收入家庭和务农务工人员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让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变得更加平等;还可以发展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让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

  综上所述,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金融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支持创新型增长,对于支持消费升级和美好生活都大有可为。只要我们很好地把握金融发力的方向,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并成功地控制风险,金融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附件
·
   相关文档
联系我们    |    网站介绍    |    技术支持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2 版权所有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京ICP备1201042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