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很多消费者都会选择贴三伏贴,为自己的健康添加一份保障。《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发现,今年夏季三伏贴的热度蔓延到了网购平台,不少店铺都宣称三伏贴销量过万。有消费者觉得网购三伏贴方便又实惠于是选择下单,但在使用后却出现了过敏问题。
网购三伏贴靠谱吗?使用三伏贴要注意哪些问题?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不少宣称医院同款的三伏贴,实际是普通日用品。而且,因为个体差异,针对不同人三伏贴的药材和敷贴位置都会有区别,盲目网购宣称“治百病”的三伏贴使用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宣称医院同款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平台内三伏贴产品众多,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销量也十分可观,大多宣称可达到排湿散寒、温经通络、调养脾胃等效果,消费者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贴敷。
8月15日,在一家名为“艾灸健康生活馆”的店铺中,记者看到其宣称售卖的三伏贴与医院同款、老中医每日现配膏剂、5年1000万贴。店铺客服向记者介绍,三伏贴有利于清宣肺气、通络健脾、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记者询问该产品是否属于药品,店铺客服表示是日用品,并称效果不错。
在该店铺上述三伏贴产品页面,记者找到一张写有“产品信息”的图片,图片上有“产品名称:三伏贴……保质期:24个月”等信息,但未找到产品成分、功能主治、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介绍。记者询问客服,客服发来一张产品标签照片,标签上注明了成分、使用方法、不适宜人群等信息,但仍旧没有功能主治、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且保质期变成了6个月。对于记者是否有生产批号或执行标准的疑问,客服称“都是自己熬制的”。
除了产品信息展示不全,记者还发现不少店铺选择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售卖三伏贴。8月18日,记者在一家名为“雷允上官方旗舰店”的店铺中看到,其自称售卖的三伏贴是“居家日用产品,不能代替药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化妆品等使用”,但在页面介绍中又说“冬病夏调、顺时而养”,在图文介绍中称“生活的小烦恼你是否也有,天气干燥、喉咙痒痒的;脊椎活动受限、略有疼痛;夏天不怎么出汗、关节不适”,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在该店铺的评论区,有消费者评论“药效很好”“用药扎实”等,也有消费者表示“真正的三伏贴是针对不同症状贴敷不同穴位,但这个产品只提供通贴位置,对症状没有针对性。买了产品,不知道应该贴哪里”。
制剂也应合规
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商家涉嫌利用消费者中医药知识不足的特点进行误导性销售。8月18日,在一家名为“爱典医疗器械专营店”的店铺内,记者看到其售卖的“众知堂三伏贴”,在包装上介绍为穴位压力刺激。客服人员称“该产品是三伏贴,有湿气可以使用”,并表示“哪里不舒服贴哪里,(起到)缓解作用”。记者询问是否需要对应穴位,客服表示不需要。
该店铺客服发来的产品介绍显示,该产品采用草本配方。记者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发现,该产品医疗器械备案凭证编号为“豫漯械备20180005号”,为穴位压力刺激贴,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本品由球状体和医用胶布组成。贴于人体穴位处,通过外力仅起压力刺激作用。不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此外,还有商家宣称“有医疗器械资质的三伏贴才是真正的医用三伏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杨葛亮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三伏贴既不属于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药品,也不属于医疗器械,可以理解为一些医院或者是有资质的诊所的自制制剂。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工作方案明确,医疗机构使用的三伏贴院内制剂应符合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得将红外贴、磁疗贴等不含中药成分的穴贴作为三伏贴使用;提供三伏贴服务使用的医疗机构制剂应取得合法有效的制剂批准文号。
选择正规机构
“驱寒去湿”“温经经络”“全家一起用”“儿童成人全身通用”……在电商平台上,对售卖的三伏贴作类似宣称的商家不在少数,让不少人感觉三伏贴可以自己随便贴、啥病都能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北京消费者王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行了三伏贴的贴敷。记者从她发来的产品照片上看到,其主要成分为炒芥子、麻黄、荜茇、白芷等,功能主治、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受托配制单位的名称和地址都标注清楚,包装上印有北京市药监局的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063222,属于正式批复的院内制剂。“在医院开药后,可以排队选择在科室贴敷三伏贴,也能根据视频自行贴敷。但我担心自己无法精准贴到穴位上,前几次还是选择到医院贴敷。”
实际上,在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三伏贴贴敷,更能有效规避风险。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在网上购买了一款三伏贴,贴完后身体有明显灼伤,去医院检查后又吃了消炎药、涂抹消炎药膏。”
早在2013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开展三伏贴服务的机构应为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并已开展相应的中医药或民族医药服务工作;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据记者了解,三伏贴有特定的适用人群,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不建议进行三伏贴贴敷治疗,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明确划定了三伏贴的适用范围:仅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及体虚易感冒人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提醒消费者,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找专业的医生开展三伏贴治疗。(记者 王小月)
![]() |
||
|
![]() |
|
|